close

  亞心網訊(記者賀江劉毅)1月6日18時,吐魯番市伊尼安打饢專業合作社內的饢坑不時飄出炊煙,努爾買買提和他的家人正在忙碌著,絲毫不在意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附近的一家超市剛打來電話,又預訂了100個牛奶饢,我得趕緊給人家送去。”努爾買買提一邊和記者說著話,一邊將趕製出來的饢裝上電動三輪車。
  28歲的努爾買買提是和田地區墨玉縣人,去年他得知吐魯番市亞爾鄉組建了一家打饢合作社,便和妻子、孩子及兩個徒弟專門來到這裡。
  “我怎麼都想不到,饢的買賣還能這麼做,”努爾買買提說,“每天我們都要打1000個饢,我只管打饢、送饢,不用擔心賣不掉。”
  2013年3月,吐魯番市亞爾鄉成立了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不到一年的時間,該合作社已經改變了人們對打饢的傳統認識——它已成為一個產業在這座城市組合式發展。
  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建立在一座規劃有致的大院內,占地面積25畝,有40個饢坑,16間饢房,每間饢房由一家打饢戶承包經營。
  一走進院內,饢的香味就撲鼻而來。每間饢房外還掛著一個名牌,介紹打饢人的姓名,其擅長製作的饢的種類,如包穀面饢、皮牙子饢、卡克洽饢、希爾曼饢等。記者在努爾買買提經營的饢房外,看到一個名牌上寫著“姓名:努爾買買提,經營種類:牛奶饢”。
  與傳統饢鋪不同,記者在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內發現了用於製作糕點的大型烤箱,烤箱經過改裝,一次能烤制近300個包穀面饢。看來,合作社已經在使用現代烹飪工具和方法改變著打饢的傳統生產方式。
  “我們擁有自己的商標,每天平均銷售一萬多個饢。”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經理力提甫·克然木說。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傳承了吐魯番優秀的打饢文化,在產業佈局上統一設計、統一管理,打饢戶所使用的麵粉、油、牛奶等原料,均由合作社統一採購,嚴把原料質量關,以保證饢的質量和品牌效益。產品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烏魯木齊、鄯善縣等地,合作社統一生產包裝的禮盒饢,已經作為旅游產品銷往國內很多城市。目前,合作社內的打饢戶月平均收入已超過5000元,最高的能達到一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有一間70餘平方米的展廳,展示著40多種精品饢,有的饢直徑不過5釐米,被烤製成葡萄串或嚮日葵的造型;有的饢直徑達80釐米,錶面用芝麻排列出“熱烈歡迎”四個大字……展廳周圍的牆壁上掛著饢的歷史、饢的營養價值等十多塊展板供參觀者瞭解。
  該合作社的成立,正助力吐魯番市旅游文化市場的發展。曾經,這座城市饢坑遍佈街頭,打饢人靠手藝和吆喝做著生意。隨著吐魯番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推進,饢坑集聚在合作社中,其散髮出的熱度也比過去高出很多。
  在絲綢之路上,饢是一個傳奇的飲食元素。1972年,考古工作者就曾在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一個直徑約19.5釐米的饢,其外形與現在新疆人所吃的饢完全一樣。
  2011年8月,張春賢書記在專題研究新疆民族特色餐飲業發展的會議上說,新疆特色餐飲有著鮮明、濃郁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傳統,發展潛力巨大,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研究出台措施,扶持建設原輔材料基地、新疆特色餐飲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以“饢”為突破口推動新疆特色餐飲產業發展,帶動文化品牌、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
  2003年,饢首次登上烏洽會舞臺時,就得到了中外客商的青睞。如今,饢已經成為了新疆特色清真食品的文化符號,這一點,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八屆新疆冬季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上再次得到驗證——伊尼安農民打饢專業合作社製作的2000個特色饢,在上會的兩天時間里被中外客商搶購一空,收入不菲。
  (編輯:王淵)  (原標題:新疆吐魯番市集聚饢坑打造“饢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trjp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